(相关资料图)
凡大境,都是至简至真的,教学亦如此。至简中,能开出繁花;至真中,可孕出不朽。教学是一门科学、一门艺术,教师不能追求“短期效应”,而应怀揣教育初心,让教学回归本真,努力构建“至真”课堂。
第一,真心育魂。教书先育人,育人先育心。教育,当以价值观铸魂。作为一名教师,最大的职业价值绝不是纯粹抽象化的理论说教,而是要带给学生希望和力量,对学生产生正确而深远的影响,为其终身发展坚定坚实的基础。在课堂教学中,教师要拥有成熟的心态、理智的眼光和高度的使命感,摒弃势利庸俗、目光短浅的功利主义,超越知识教育,从知识走向智慧,引领学生追求真善美、鞭笞假恶丑,构筑坚实厚重的精神家园,为生命打好底色,做一个有素养、有胆识、肯做事、敢担当的堂堂正正的“至真”的人。
第二,真爱育人。朱小曼说:“离开感情层面,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。”教育应该是温暖的,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,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个体,更是一个鲜活闪亮的生命。当教师心中充溢着浓浓的爱,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,少些狭隘多些豁达,在忙碌之中收获更多的,乐此不疲虽苦犹甜。在课堂上,我们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,走进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,关注“需求点”,寻找闪光点,挖掘“潜力点”,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爱的阳光,在温暖、快乐的教学环境中获取知识、生长智慧、提升素养。
第三,真情涌动。教学不是无情物,善用真情最动人。一堂好课,犹如一出精彩纷呈的戏,自然少不了扣人心弦的情境和情绪高昂的激情。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舞台,教师好比是一台舞剧的导演,学生是全剧的主角,他们的天资一旦被激活,就会诞生至纯至真的经典。当我们精神饱满、讲解深入浅出、分析得有血有肉的时候,当我们精心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,引领学生“跨过一栏还有一栏”的时候,学生会在无形的感染下不自觉地迈进了思维的殿堂,求知欲望就会得到有效的激发,课堂就会呈现出“以情启真、去伪存真、固本守真”的生机,学习目标就会在师生互动、生生互动中自然流畅地达成。
第四,真实生成。教学不是一个“静态文本”,而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的过程,是科学预设和动态生成协调推进的过程,是师生互动、教学相长、共同发展的过程。教师不能独霸课堂,而要搭建对话、沟通、交往、合作、探究、展示的平台,实现教学方式由“灌输式”向“启发式”转变,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由“接受式”向“探究式”转变,让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、经验和知识,交流各自的情感、体验和感悟,从而达到相容相生、共享共建。在民主、自由、开放的教学氛围中,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瞬间即逝的“生成性”资源,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“揪”住智慧的火花,挖掘并升华丰富的课堂内涵。
第四,真正反思。窦桂梅在《回到教育原点》中说,“真正的课堂就在圆满与不圆满之间”。只有积极主动的探索、体验、反思和感悟,才能不断领悟教育本质,努力创造出知识、智慧、心灵之间的和谐。教师要沉下心来,把课堂当作一块试验田,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不断播种,学会反思,从青涩一步步走向成熟,让日复一日的教学呈现“平平淡淡才是真”的精彩。及时进行课后反思,或总结课堂中的精彩片断,或反思教学过程中的败笔。哪怕只言片语,只要切中弊端,找准闪光点,都是一笔难能可贵的财富。教师只有坦然正视这些缺憾,进行真正的深刻反思,努力超越缺憾,才能不断趋向美好、有所作为。
苏霍姆林斯基的理想是“让每一个学生终生都拥有的精神生活”。让我们远离浅薄,拒绝浮躁,返璞归真,脚踏实地,用心构建“至真”课堂,给学生以充沛的精神营养,激荡其心灵,唤醒其生命,引领学生站得更高、看得更远、走得更好!
关键词: